丰镇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丰镇作家丰建国你家在那片大山里
TUhjnbcbe - 2021/4/8 14:58:00
你家在那片大山里

认识陈尚好多年了,近几年才时不时见面,小酒馆里吃顿饭,借着酒劲儿,胡侃海拍,说一些很文艺的话,好像都有很多文采似的。看过他写的一些文章,内容总离不开大山深处的那些他觉得是情怀或者是乡愁的“玩意儿”。丰镇东山一带的许多村子,在他文字的勾靳下显得多姿多彩,让我也心生向往,觉得生活在那一片莽莽群山的某个皱褶的村子里也挺好。

丰镇的东山很高,很远。站在城里可望到。雪天的时候,我总爱看那有雪的东山,影影绰绰的山雪和起伏的山势,让我臆念出高仓健的富士山,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山;我读过的清·王鉴,王等人的《匡山秋霁图》、《水阁幽人图》、《庐山高图》、《夏日山居图》这些古意悠然的画面总会和东山混揉在一起,便会翻腾出瘦石、枯松、小径;临水茅屋、荷锄老翁……墨在柔软宣纸上点、扫、揉、顿“创造”出的山,那苍苍的山韵遗存出的古意令我想入非非。东山,也就成了我总想涉足的地方。

早些年作为记者,采访时途径陈尚在他诸多文章里提到过的老官坟、小南沟、西施沟等村庄,那窝在山洼或泊在山坡的房舍、院墙、树木,还有人和狗儿、鸡儿、猪牛羊,仿佛都一样,只是村名不同而已。也上过乌兰察布地区海拔最高的*石崖。印象里最深的一次是进到对九沟,正值六月天,那山、沟的绿和坡、梁上的树,是我初次知道丰镇地区还有这片儿美而静、幽而雅的地方。特别是红山林场,那片依着山势的松树们,顶天立地,真的是竖成队,横成行、斜成线。行走在树荫遮蔽却仍有明亮的林间空地,一呼一吸之间,便有清凉、清新、清爽把肺腑之间那一缕城市的污浊之气替换。向上直通的树干,横陈空中的枝条,摇曳绿意的叶片儿,天光穿过缝隙,洒斑剥金色折射。天地之间,那一片片一团团一簇簇的绿,仿佛被点燃。那嫩绿、黛绿、葱绿、水绿、豆绿、青绿、碧绿、*绿、墨绿绞缠着,流绕着,覆盖在沟底、坡梁……除在娥沟能听到潜在草底的淙淙水声和漫过裸石的清流,偌大的红山林场,没有水声水迹。好在森林枝繁叶茂,有云便有雨,使这片偌大的林区涵养在洁净的地界儿。真正走进在城里望到且想入非非的东山区,才知道这儿沟壑纵横,植被丰茂,树木成林,只是深沟干涸,多属季节河。夏天洪水借道而走,冲刷得河石洁净。那一沟滩大石小石宛如石之家园,摆布出随意的地老天荒。沟畔有草,那草是坚韧刚毅,生机勃然。全无有水河畔那种草的柔嫩媚姿。

山里人家多选择向阳窝风的地势,几间泥屋石墙,曲折村巷;鸡啼狗吠,欣欣然的人火气让大山不再寂寞。每看到这山洼人家我就会联想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发垂髻,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这段文字……

世事繁杂,且已年近老迈。闲时望山也只能是排减无聊。丰镇城有山,一北山一薛刚山,山无气势,空有山名而已。山,要有山之气*和山的造势。唯东山才可称之为“大山”。然而相距甚远,总不会闲来无事,远行逛山吧。不过在陈尚小文里,我“经历”过大雪天车行旗杆梁九曲八拐爬坡下坡的险;“参加”大山里正月村民沿袭古老习俗“摆阵”那自娱自乐且略有祈福祝愿的红火……

早就想邀几个朋友,去红山林场看秋景,可总因诸多琐事未能成行。好不容易约齐六、七人进山时,已是秋尽冬来。城里还有残绿,出城东行,已是萧瑟一片。好在有陈尚相陪,权当是去他家乡遛上一圈。

乡野的空气清新甘冽,天空湛蓝无云。车在平坦的铺着水泥路面的村道行驰。一眼望去,东山的婀娜曲线赤裸裸地展现在远处,没有如雾似纱笼罩的羞涩,没有干扰想象的旁引侧招。小车把我们向山那儿载去。田野起伏舒缓,收割后的庄稼地只剩下土*色的地面,有着悲壮的凄凉。田边夹杂着簇簇褐*、艳*、深红、绛紫的野草野藤,好像城里搬迁后院落巷道人们遗落的衣裳。山野蔓延,阴阳昏晓。走进山腹,那山都显瘦瘠,裸石横陈。典型的北方山貌。车子驰过一些村庄,皆寂静。偶过一个大些儿的村子,见路旁向阳处聚几个村人,闲闲的样子。小南沟、半坡、饮马沟、张杏窑、石咀子、三图营、半夭、西沟、门西夭这些村庄的名字有的已随风而逝,徒留几孔窑院半截断墙,几株老榆树。随着新农村建设,许多村庄不宜居住,“并村”让许多村成了废弃的村庄。即使几个村庄合拢在一起,也掀不起曾经的红火。人火气随着青壮年进城打工渐渐稀释了。留守村庄的大多是年老的人,暮气沉沉,宛如陈旧画面。

午饭在一个叫东夭的村庄解决。陈尚打小生活在这一带,虽然离乡经年,依然有着故交乡邻。淳朴的农家自带几分泥土的质地。坐在“咬人屁股”(指热)的土炕上,热呼呼一色儿的农家饭,盐煎羊肉,肉炒干蕨菜,干蘑菇、山药鱼鱼……宁谧的山村,丰盛的午餐,令我们一伙儿忘了什么叫矜持和矫情,坦荡真本,溶入乡土。分散在东夭村四处叫二道边、南高马台、二十夭、对九沟、西施沟、岳九道窑的村庄,此时此刻也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只是不知道村庄里可否也有远来客,分享着用热情、纯厚和真诚做出的午饭。

陈尚家在大山里,而今他优哉游哉生活在城里,想家时他借助文字来抒怀,这种乡愁里总有永远也割舍不掉的情怀。在那两面大山夹峙的深沟旁的村庄里,他从少年到青年,沿着河槽土路上学、读书、劳动、走亲访友……所经过的沟峁、村落,所见过的草绿叶*,所听到的鸟鸣畜声,所闻到的谷香菜味,所看到的乡间故事……都在他的文字里可以寻到。这次随他一同回乡,我的感觉是沉静在大山里的村庄早已不是曾经的样子。它寂寥的有些荒凉,冷清的近乎远离人迹。大部分村人离乡背井,在城市谋生,荒芜了一片片田野,冷落了一间间土屋。没有人光顾的地方有什么可以值得让人眷顾和留恋的呢?

作为访客,匆匆来去。偷得一日闲的乡野游,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那一篷篷艳红的山棘小果如篝火般灿燃在沟滩,一汪汪清可见底的水淖随处可见,半坡上云朵般挪动的羊群,沟畔孤单的老牛,见人欢喜摆尾的小狗儿,如雕塑般静坐门旁石上的老人……这一切都让我们诗意喷发,用干净而简洁的文字来抒情。可是,真的在这大山深处多呆几天,哪怕过一夜,我想我们这些人,谁也不会甘心情愿的吧……

作者简介

丰建国

丰镇市作家协会秘书长;《丰镇文艺》特邀责任编辑;《丰镇报》三、四版责任编辑。出版散文集《御风而得》。作品多在区(省)内外报纸、刊物、络网平台发表。

编辑:李思慧

审核:周*平

来源:活力丰镇编辑:丰镇大小事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天天更新,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丰镇作家丰建国你家在那片大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