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30905/4251012.html乌兰察布市的母亲湖
从叁合陂到*旗海
-------------------------------------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讲述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明进程
-------------------------------------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个仅次于“定襄之盛乐”的拓跋鲜卑主要活动地域,即“代郡之叁合陂”。公元年,拓跋部一分为三,禄官一部“在上谷北,濡源之西”,猗?一部“居代郡之叁合陂北”,猗卢一部“居定襄之盛乐故城”。自此,叁合陂一名屡见于《魏书》的记载。如,公元年,昭成皇帝什翼犍“朝诸大人于叁合陂,议欲定都灅源川”;公元年,拓跋珪出生于叁合陂北;公元年,拓跋珪率领二万北魏*长途奔袭,在叁合陂大败后燕太子慕容宝率领的八万后燕*。北魏定都平城之后,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屡次北巡,叁合陂是重要的驻跸地之一。
那么,对于拓跋代国及北魏如此重要的叁合陂,究竟在哪里呢?目前至少有三说:其一,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以为在今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西南参合陉、北魏置参合县地区;其二,《大清一统志》以为在今山西省阳高县之西汉代郡参合县故城地区;其三,清代学者丁谦以为是今乌兰察布市*旗海。内蒙古的文史工作者一般认同《水经注》的记载,或直接将岱海等同于叁合陂。
意欲明辨以上三说正误,首先须从《魏书》记载的“代郡之叁合陂”这一地名说起。叁合陂中的“陂”作为地名,源于楚语,西晋北朝时期开始在北方地区使用,指“湖泊”等水域。岱海在汉代称盐泽,北魏称盐池、善无北陂或善无北泽,《水经注》也不称岱海为叁合陂。《水经注》将叁合陂错误地等同于参合陉,参合陉为岱海盆地向西北通往呼和浩特平原的山中通道,参合陉东南有北魏平凉郡参合县。《水经注》又说,参合陉“北俗谓之仓鹤陉”。这样,问题所在就明了了,北魏时汉人将鲜卑语的仓鹤陉转音为参合陉,官方设县名为参合县,参合陉、参合县均与叁合陂无涉。
西汉代郡参合县旧址在今山西阳高县大白登镇一带,从大方向上来看位于北魏平城之东,与北魏道武帝、明元帝由平城北巡叁合陂的路线难以吻合。而将*旗海指认为叁合陂,则可解决这些问题。《魏书》中与叁合陂相关的地名,有犲山、蟠羊山、于延水等。犲山位于平城与叁合陂之间,为今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市区东侧的薛刚山,道武帝时筑有犲山宫;叁合陂东有蟠羊山,为今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乌拉哈乌拉乡乡*府东侧的孤山,蒙古语称乌拉哈乌拉,意为“靴子底形的山”;蟠羊山再东有于延水,为今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境内的东洋河上游。
据《汉书·韩王信传》记载,汉高祖十一年(前年)春天,投降匈奴的韩王信带领匈奴人入居叁合,西汉将*柴武斩杀韩王信于叁合,史称“汉匈叁合之战”。此时,汉王朝初建,代郡参合县是否设立尚不可知,这里的叁合指的就是位于汉、匈边界地带的*旗海。由此可见,西汉代郡属县参合与柴武斩韩王信的叁合,不是同一个名词,也不在同一个地方。
*旗海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是较为开阔的平原,形成了地理学上的*旗海盆地。盆地平面大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50千米,东西宽约25千米。整个盆地北高南低,*旗海的水域范围集中在盆地南部。今天的*旗海,水位大幅度退缩,水域范围大体呈倒三角形状,东西最长约16千米,南北最宽约6.5千米。
战国晚期以来,阴山以南地区开始纳入赵、秦等诸侯国的领土之中,见诸史籍记载,包头平原名为九原,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的东流*河南岸平原名为榆中,呼和浩特平原名为云中。那么,处于赵武灵王长城内侧的*旗海盆地,应名为叁合,*旗海或作叁合泽。“叁合”一词,极有可能为匈奴语的汉语音译,具体含义今天已难知晓。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叁合一名仍存,*旗海因位于叁合之地而名为叁合陂。同时,“叁合陂北”成为一个专用地名,指*旗海盆地北部区域。这样,汉匈叁合之战、燕魏叁合陂之战的“叁合”,与西汉代郡参合县、北魏平凉郡参合县的“参合”,彻底划清了界限。
北魏早期的燕魏叁合陂之战,发生于“蟠羊山南水上”。孤山山前的万亩滩之上有大体呈由东向西而流的青水河,西北注入*旗海。青水河沿岸散落有汉代、北魏、辽金元等多个时期的陶片等遗物,河崖之上不时有人骨出土。由此可见,叁合陂之战应即发生于*旗海东岸、孤山之南、青水河两岸的万亩滩。
从今天山西省大同市北上,经*旗海到达阴山南北地区,自古以来一直是一条重要的南北向通道。在古代南北对立时期,*旗海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通道之上的一个防御点,具有分界线的作用。西汉初立,匈奴冒顿单于盘踞于代谷,即*旗海及其以南的洋河谷地之间;公元前年,冒顿单于围汉高祖刘邦于白登,迫使汉朝与匈奴签订了屈从的密约。汉高祖时,奉送宗室女公主为冒顿单于阏氏,每年向匈奴贡奉大量的丝帛、酒、米、食物;汉文帝即位之初,一次性贡奉冒顿单于大量金帛,包括*金头饰、腰带饰等。年,在*旗海之北的白家湾村出土32件西汉早期的匈奴金器,有虎咬鹰金牌饰、兽咬马金牌饰、金项圈等重器,属于中原制造的匈奴贵族用品,显然与西汉早期匈奴在这一区域的活动有关。
西晋时期,拓跋猗?居于“代郡之叁合陂北”,语尾的一个的“北”字,赋予了叁合陂东西向界限的意义。锡林郭勒南部草原、*旗海盆地、呼和浩特平原,公元年三分的拓跋三部呈东、中、西一线布列于西晋塞外。公元年,什翼犍即代王位,设置百官,营建都邑,成为“五胡十六国”之外的第十七国——代国。什翼犍往往将叁合陂作为夏天的驻牧地,即夏宫所在,秋天回到盛乐。今天的*旗海盆地,夏天依然凉爽。年,乌兰察布市被中国气象学会赋予“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的称号。公元年七月七日,什翼犍在叁合陂夏宫喜得贵孙,这个孩子就是公元年复国北魏的道武帝拓跋珪。拓跋珪也是第一个有史料记载的出生于今天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的人。
在南北统一年代,*旗海南北一线的通衢作用凸显。位于*旗海东北的元代集宁路,为汪古部四路之一,是汪古部设在阴山之南的一处重要商贸城邑。在21世纪初期以来的考古发掘中,揭露出一处元代的市肆遗址,出土了大量瓷器、丝织品等珍贵文物。位于*旗海南的丰镇市隆盛庄镇,是清代以来形成的一个牲畜、皮毛、粮食集散地,草地蒙古人称为“隆盛浩特”,现已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近代以来,今天乌兰察布市市*府所在地集宁区的兴起,也是同样道理。平绥铁路(北平-绥远)通车之后,隆盛庄的商贸地位逐渐为集宁所取代。在平绥铁路通车以前,集宁一带叫老鸹嘴子,是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年,从大同经*旗海而来的平绥铁路通至老鸹嘴子,设立了平地泉车站。以火车站为依托,一个小的商贸城镇迅速崛起。年设平地泉设治局,年升为集宁县,属察哈尔省,年改隶绥远省。支撑着集宁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源,在于四通八达的地理交通优势。当然,作为传统的农牧商贸枢纽之地,今天的集宁依然拥有皮毛制造业、牛羊肉加工业等优势产业。
地理位置的重要往往意味着战略地位的重要,从西汉将*柴武斩韩王信于叁合,到北魏对后燕以少胜多的叁合陂之战,无一不是发生在*旗海周边。辽金时期,*旗海名为白水泊,*旗海以北地区主要活动着一些部族*,如辽代有六院部部族*,金代有“山后诸部族”等。辽朝末年,天祚帝为金*追迫,向西奔逃,保大二年(年)、保大三年(年),金*曾在白水泊两败辽*,天祚帝遁入阴山。
明朝洪武年间,北边广置卫所,防御北元—蒙古。在*旗海地区,明朝初年的防御线设置于*旗海南侧,依托丰镇市隆盛庄镇周边一线山脉设防。在隆盛庄镇兰家沟村东北双台山西北坡上,有一处摩崖石刻,记录了大明洪武二十九年(年)于此处修边的过程。隆盛庄明长城属于明长城大边的组成部分,是明朝最靠北的一道长城防御线。
作为明王朝九边重镇之一的大同镇,以*旗海为北塞,明蒙双方在此冲突不断。明正统十四年(年)的“土木堡之变”,决战地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东),但首战是在*旗海。瓦剌权臣也先兵分四路大举向明朝进攻,其中第四路由也先亲自统帅,兵锋直指大同。当时的*旗海名为威宁海子,大同镇右参将吴浩在威宁海子南岸的猫儿庄迎战,被瓦剌*击败,吴浩战死,大同镇长城防线土崩瓦解。在这种危急情形之下,明英宗率50万大*亲征,由于指挥失当,导致土木堡惨败,英宗被俘。《明史·英宗本纪》记载:“辛未,帝至威宁海子。甲戌,至黑河。”为尊者讳,这实际上是明英宗作为俘虏,随瓦剌*途径威宁海子的北退路线。明英宗在今天*旗海以北的灰腾梁地区呆了一年之后,被也先放回了明朝。
往近的讲,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与国民**队在集宁与*旗海周边曾进行了集宁争夺战、大同集宁战役和解放集宁战役等三次较大规模战役,统称集宁战役。乌兰察布市现建有集宁战役纪念馆,位于集宁区老虎山生态公园内,介绍三次战役具体过程,内容详尽。
古代的*旗海,水域面积最大时,方圆近20千米,《水经注》谓其“云霞之间常有”,一派烟波浩渺的景象。自新石器时代以来,这里就成为人类重要的繁衍生息之地,如属于仰韶文化晚期遗存(距今约~年)的庙子沟遗址,即位于*旗海东南山地之上。今天,以*旗海为中心的*旗海保护区,是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旗海不仅仅是一处自然景观,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湖”,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乌兰察布市的母亲湖。
好,关于叁合陂和*旗海的故事今天就介绍到这里。
朋友们,有一句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诗句,在这首诗的开头部分有这样的两句: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这里的居延究竟是哪里?在那个烽烟滚滚的汉代,居延塞隐藏着哪些故事?我们将在下一期为您打开巴丹吉林沙漠西北部的苍茫往事。
往期阅读
点击标题阅读原文
第1期发现华夏第一龙
第2期揭开0多年前的“国道”之谜
第3期秦始皇“万里长城”今安在
第4期内蒙古出土的秦代陶量、铁权和汉代骨尺
第5期远古人类的石器加工场——大窑遗址
第6期萨拉乌苏遗址与河套人
第7期靓丽新城的历史名片——乌兰木伦遗址
第8期呼伦贝尔最早的居民——蘑菇山北遗址和扎赉诺尔人头骨
第9期阴山北麓草原地区新石器时代裕民文化
第10期鲜为人知的小河西文化
第11期“中华始祖”陶塑像——红山文化陶人坐像
第12期清明踏青好去处——汉魏武要故城寻踪
第13期清明踏青邂逅“大历史”——白道与白道岭
第14期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鬲
第15期夏家店上层文化夔龙纹环耳鬲
第16期东亚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废墟遗址——二道井子聚落遗址
第17期西沟畔墓地出土虎豕咬斗纹金饰牌
第18期阴山南麓“一段最古的长城”——战国赵长城
第19期年前原始先民保存火种的神器——陶制火种炉
第20期瘟疫笼罩下的年前人类废墟——哈民遗址与庙子沟遗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