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
经过近一百八十个日日夜夜的走访,马维亮了解到官屯堡村73户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对此,马维亮与村委会干部多次沟通,了解村情民意,进村入户走访贫困户,讲解扶贫*策,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谋划符合贫困户自身发展的增收路子;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为贫困户争取惠农项目……渐渐地马维亮与贫困户成了朋友。他说,“贫困户从开始的抵触到无话不谈的朋友,这个转变是串门串出来的,也是宣传*策‘谈’出来的。”
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
“小马书记在不在?”一大早,官屯堡村村长吉拴宝急急忙忙地走进了驻村工作队办公室。
“小马书记,村里的自来水坏了,全村人吃不上水了,咋办?”看着老村长焦急的眼神,马维亮二话没说,带着扶贫工作队的队员跑到自来水井房查找原因,经过排查,初步判断是水泵损坏,造成的无法供水。找到原因后,马维亮开车拉着水泵跑到丰镇市区维修,结果被告知水泵需要换新。然而当地没有符合的水泵,情急之下,马维亮驱车赶往大同市寻购水泵。
第二天一大早,马维亮扛着跨省买回来的新水泵跑到水房,和村民们一起检修水泵、水管、电缆线等供水设施。恢复供水后,村民们高兴地说:“谢谢小马书记,帮我们解决了用水的困难。”听到这一声暖心的谢谢,马维亮的眉眼也跟着弯起来了。
年9月贫困户吴栓枝一家可谓“悲喜交加”,“喜”的是女儿考上了大学,再也不用像自己一样一辈子面朝*土背朝天,“悲”的是家里凑不齐孩子一万八千元的学费,女儿面临辍学。眼看着开学报到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吴栓枝夜夜难眠。
“孩子学习很刻苦,但筹措不到学费,只能辍学。”吴栓枝对正在走访贫困户的马维亮道出了自家的难处。“怎么能让孩子辍学呢!这是改变命运的好机会,再难也要让孩子上学。”看着开学就在眼前,想其他办法已经来不及,于是,马维亮自掏腰包为吴栓枝家垫付学费。就这样,吴栓枝的女儿顺利上了大学,马维亮又跑腿为孩子申请了助学贷款,为下一年度的学费做好准备。
驻村期间,马维亮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村里修建卫生厕所两座,垃圾池三个,新建路灯10盏,村里还通了3公里的水泥路,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自打这个第一书记来了以后,我们村的变化很大,当初还以为他只是走过场,没想到对村里的工作这么上心。”一位老乡语重心长地说道。
因为天天为村民们跑腿办事,老百姓给马维亮起了一个“跑腿书记”的称号。马维亮说:“群众的事都是大事,我们的一个电话,一次跑腿,也许就能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他们认为是天大的事。”
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奔小康
“村里的‘钱袋子’干干瘪瘪,村民们的日子更是没有奔头。”官屯堡村村集体经济薄弱,一直是马维亮心中的结。为了解决村集体及村民经济收入单一的问题,马维亮与驻村工作队和官屯堡两委多次考察学习,今年年初,决定建一个豆腐加工厂,不仅可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还可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干部们弯下腰来、俯下身来,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思路也愈发明晰。”马维亮说,我们通过“订单式”模式鼓励贫困户种植*豆、黑豆,同时建成后的豆腐厂吸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入厂打工,增加贫困户就业渠道。
目前,豆腐厂已建成高标准厂房平方米,完成投资24万元,预计9月中旬全部建成并投产运行。
马维亮介绍到,官屯堡村豆腐加工厂生产的豆腐将采用传统工艺卤水点制而成,原料采用当地种植的*豆和黑豆,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高,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不二选择。豆腐加工厂建成后,预计每天可生产豆腐斤,每斤市场价按2.5元计算,每天可收入元,纯收入元,年纯收入预计在30万元左右。
为了多渠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稳定贫困户收入,官屯堡村把发展种植元宝枫特色苗木作为实现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的重点来抓。在官屯堡乡*委的引导下,马维亮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帮助群众种植元宝枫。目前,已建起亩苗木示范基地,涉及基地建设用地的农户每年每亩地不仅可以收到元的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在基地打工,到目前为止,贫困户在基地打工收入已达20万元。
“家底厚实,梦想才能照进现实。”马维亮说,有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这些钱将用在读书奖励上、大病救助上、村容村貌的建设上……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加强基层战斗堡垒也是保证村民持续增收的又一关键要素。马维亮自驻村以来,紧紧抓住*建这个关键不放松,在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上做文章,不断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村级班子思想建设方面不放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日”“评星定级”等制度,农忙时节,还把支委学习会议开到了田间地头,形成一边劳作、一边学习的良好氛围;在开展*性教育方面,经常组织*员开展*性学习大讨论,进一步增强*员的服务意识和发展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在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方面,建立了*员包贫困户、*支部遍访贫困户、第一书记“民情夜谈”等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了官屯堡村*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提升*员干部的帮扶能力。
在马维亮的带领下,官屯堡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一件件、一桩桩的实事,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打心里感激敬佩这位驻村第一书记。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马维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员的责任担当与为民情怀。
来源/乌兰察布日报
记者/张少慧
编辑/其木格呼和
校对/郭晓辉
审核/乌云夫白晓东
乌兰察布日报
更多新闻热点资讯下方查看
▼
“集宁国际皮革城杯”大河湾网红机车音乐盛典酷炫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