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些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大田街道位于临海城区的东大门,是临海的工业新城、城市新区。辖区面积65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8.8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亩,耕地面积亩,人口人,下辖38个行*村、2个居委会。
大田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甬台温高速公路、34省道、75省道横贯全境;甬台温高速公路“临海北”互通道口设在街道城区东边,境内铁路大道是火车站连接城区的主要通道。
街道地貌东北部是山区,西南部属大田平原腹地,区域内有小(二)型水库2座,小(三)型水库9座,有效库容65万m3。大田河是辖区境内主要河流,起于大田桥村,止于洛河公园,长2.5km,兼灌溉与排洪作用。河内蓄水量由大田港闸、牛头山水库调节,平原片用水得到保证;山区片用水除由山塘水库供水外,还有30%左右农田抗旱天数达不到30天。境内的上沙溪、白石溪高低不平、阔窄不一,两岸防洪堤的防洪能力不足10年一遇。山溪河流有白石溪、两头门溪等汇入大田河,汛期经常性涝灾易发于南片5km2。
辖区平原地区常发生涝灾,由于近几年来的交通道路建设,特别是临海大道及河阳路、东渡路、铁路大道的相继建成后就好象是大田平原上的一道道拦水坝一样,现在只要是大一点的持续降雨就会造成大田街道的低洼地段出现积水,近几年来大田街道每年都出现洪涝问题,而解决大田平原洪涝问题的东排河建设又一直滞后,每年对大田街道的农业及工业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大田平原的民众急切盼望东排河建设工程加快进程,早日造福大田人民!
邵家渡街道
邵家渡街道位于临海市区东南面,属省级临海经济开发区配套区,东濒牛头山水库,南临灵江,西接灵湖,北与大洋街道、大田街道接壤,甬台温铁路、高速公路、83省道从辖区经过。辖区内有库容量3.03亿立方米的牛头山水库和牛头山省级度假区。全街道总面积8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万亩,山林面积7.8万亩。辖44个行*村,4.人,农民人均收入元。
经济建设迎难而进。去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1亿元,其中规模上产值8.8亿元,工业性投资1.8亿元,财*总收入万元,其中国税万元,地税万元,省外内资万元,省内内资万元。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大田平原排涝一期、铁路站场区块供水供电排水排污、东城水厂二期、绿道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20个项目顺利推进,建成“美丽乡村”2个,康居工程村2个,年坑村列入建设部“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山大王”牌柑桔在第7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荣获金奖。
专项工作高效推进。设立护河岗72个,全面清理公里河道,全面关停禁限区畜禽养殖场38家、牛蛙养殖场5家,启动7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全面完成大田平原排涝一期工程、牛头山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9期等8个“五水共治”项目建设任务。
坚持拆改结合,强势整村推进,共拆除违法建筑20.48万平方米,顺利通过台州市“无违建镇街”创建初验。社会建设稳步发展。小康体育村、村文化礼堂建设顺利推进,村级文化讲堂成功开播。邵家渡中学中考被台州中学录取15人,创历史新高,学校体育特色不断强化,成功举办华东地区板球锦标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完成7个村生活饮用水改造,建成16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社会治安持续改善,刑事立案数、治安受理数同比下降18%。信访积案不断化解,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7.1%。
安全生产常抓不懈,“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取得成效。扎实开展22个山塘水库安全隐患排查,全面完成7个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确保安全渡汛。*建工作不断加强。*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和“联系不漏户、*群心贴心”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完成了2个软弱涣散基层*组织整顿转化。作风效能建设稳步提升。出台《关于严肃纪律、改进作风的二十八条规定》等20项制度。*风廉*建设持续深入,“阳光*务、阳光村务、阳光财务”进一步巩固。
汛桥镇
汛桥镇位于临海市东南部,距市中心7公里。东与沿江镇毗邻,西与江南街道接壤,南与尤溪镇,*岩区相邻,北与邵家渡街道隔江相望,国道横穿镇区,距甬台温高速临海南和台金高速临海西道口仅2公里。因临海至*岩古道上有一桥,每逢汛期潮水由灵江涌入桥下而得名。年春,省*府批准汛桥乡、蒋山乡合并,成立汛桥镇,年成立临海汛桥经济开发区,成为当时全省首个镇级开发区。
全镇行*区域面积53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亩,农用地亩(耕地亩、林地亩、园地亩)。下辖14个行*村,户籍总人口约2万,是全市人口最少的镇。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镇、省先进基层*组织、省教育强镇、省体育强镇、省森林城镇、省卫生镇、省文化强镇、省“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考核优秀集体、省级基层建设标兵武装部、台州市“无违建镇”、台州市卫生镇、台州市平安乡镇、台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乡镇、台州市征兵先进单位、台州市先进基层武装部、美丽台州建设突出贡献集体、台州市法治*府建设(依法行*)考核先进单位等荣誉。
东塍镇
东塍镇位于临海城区东面,镇域面积平方公里,辖3个办事处,33个行*村,人口6.56万,外来人口1.8万人左右,是省级中心镇、省级卫生镇、省级教育强镇、省级体育强镇。东塍人文底蕴深厚,民国时期涌现王文庆、周至柔等17位高官将领。其中岭根村就走出9位民国将领,誉为“将*村”,并于年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两块国字号招牌。东塍农业产业特色鲜明,豆面、茶叶、枇杷成为对外的金名片。镇区工业基础扎实,拥有规上企业48家,形成节日灯、休闲用品、建材三大支柱产业,是中国节日灯生产基地和休闲用品出口基地。年,全年工业总产值71.09亿元,增长0.19%,其中规上产值31.1亿元;完成财*税收2.76亿元;完成工业性投资2.39亿元、非工业性投资万元,限上社会消费品累计完成万元,增长10.05%;外贸自营出口13.49亿元,增长2.25%。年度我镇获得全市*建考核优秀等次和全市经济社会目标责任制考核第5名的历史最好成绩。
东塍镇*委、*府充分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全力推进省级中心镇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提升城镇形象和品位。搭建工业发展平台,加快建设狮子山工业园区,以彩灯和LED产业为重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更加注重和谐,加大民生保障力度,进一步统筹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全力打造东塍省级中心镇新形象。
汇溪镇
汇溪镇于年建镇,地处临海市中北部,距市区仅14公里,距甬台温高速公路临海北道口仅3.4公里,34省道横贯全镇。镇域面积57平方公里,山林5.76万亩,人口2.13万,常住人口数为1.1万。行*村规模调整后,下辖15个行*村,23个*支部,其中村级*支部15个,全镇共有*员数人,是一个典型的“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山区镇。镇内生态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古建产业丰富,培养的古建工匠有余名(住建部颁发的中国古建名匠,浙江省共20名,汇溪镇有13名。)自建镇至今,先后获得了“浙江省省级生态镇”、“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乡镇”、“浙江省体育强镇”、“台州市平安乡镇”等荣誉称号。今年,成功通过了小城镇省级验收,浙江省卫生乡镇,台州市无违建乡镇。
近年来,汇溪镇全面实施“古韵汇溪生态小镇”战略,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初步形成了具有山区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农业上,实施“一主多翼”农业发展战略,形成了以油茶为主导产业,高山西瓜、高山大米等农业综合发展的良好态势。工业上,经济基础薄弱,体量小,目前镇域内企业20余家,规模上企业1家,以节日灯、消防管带等为主导产业。旅游上,充分发挥汇溪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将一镇山水当成最大财富,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开发了汇溪至羊岩山精品观光带,创办了“仙人民宿”孔丘点,“浙里小婺源”——留山旅游休闲基地基本建成,打响了“古韵汇溪、生态小镇”休闲旅游品牌,走出了一条山区群众致富之路。
重点项目有序开展。今年,共有市级重点项目3个,镇自排重点项目42个。实施项目攻坚擂台赛,制定作战图,倒排时间表,省道余姚至温岭汇溪段、杭绍台城际铁路以及天然气管道县县通三大省级重点项目*策处理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孔丘传统古村落保护开发、留山民宿旅游开发等项目初见成效,全镇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17个山区村,已完成14个村的山区道路3米至6米拓宽工程,工程总长达15公里。目前45个重点项目正有序开展,实现“抢时间”和“抓进度”双统一。
*建工作创出特色。创新开展“村官讲堂”工作,为余名*员干部搭建起干事创业的“乡村舞台”,有效激发了村干部争先进位的工作热情,该项工作得到全市推广,并在人民网、浙江日报等媒体刊登;全市首创“书记联合体”项目攻坚新载体,集中各村干部力量以*团作战形式全面助推项目建设,该项工作得到新华网、浙江日报的宣传报道;全市首创“最多跑一次”红色异地代办点,在宁波设立便民服务站,方便汇溪群众办事,该项工作得到台州市委常委、临海市委书记蔡永波的批示肯定,台州电视台多次报道。
“十三五”期间,汇溪镇以打造生态农业示范镇、古村落保护基地、古建筑产业基地“一镇两基地”和山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坚持红色引领,科学发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富有个性的古韵风情小镇和临海的“后花园”。
小芝镇
小芝,旧时承恩乡,二南乡,民国时立小芝乡,年至年属桐峙区管辖。小芝镇位于浙东南、临海市中东部、东南临三门、桃渚、杜桥,南与涌泉镇桐峙山相连,西接牛头山水库上游,北与东塍镇交界。小芝四面山区,中间是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形宛若灵芝草,是百廿里倒流水的逆溪源头。小芝文化发达,人文底蕴深厚,境内有驰名海外的唐代古刹真如寺遗址、有逆溪流域上的三十六渡遗迹汇龙桥、有能工巧匠手下的古亭。小芝交通便利,省道75线、车义线贯穿全境,县道公路直通三门。现全镇总面积90平方公里,有21个行*村,3.6万人,耕地保有量2.3万余亩,山林面积9.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0.6%,素有台州市“后花园”和“绿谷氧吧”之美誉。曾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生态文明先进镇、省级生态镇、省十大新兴花卉乡镇、省教育强镇、省体育强镇、省东海文化明珠乡镇、省“五水共治”先进集体、省第一批美丽乡村示范镇、“台州市文明镇、台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镇、台州市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台州市美丽公路示范镇等称号。
小芝镇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期,打好“生态牌”,唱响“山水经”,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全力打造长三角美丽生态小镇。
河头镇
河头镇位于浙江省临海市西北部,东南接临海市区,北靠天台,西临仙居,四面环山,始丰溪和十三罗溪贯穿全境,环境优美,风光旖旎,是国家级生态乡镇、浙江省茶叶之乡、省旅游强镇、省教育强镇、省森林城镇、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镇、省兴林富民示范镇、省东海文化明珠乡镇、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镇区域面积平方公里,下辖30个行*村,4.6万人口。
河头镇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农业产业化步伐较快,初步形成了以茶叶、葡萄为主,高山蔬菜、油茶等为辅的高效生态农业格局。其中,羊岩茶场是全国最大的无公害绿茶生产基地,“羊岩山”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评估列入全国强,“羊岩山”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大石葡萄”荣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通过国家级绿色农产品认证;“大石垂面”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成为我市首个集体商标。
河头镇按照“全境景区、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不断培育壮大生态旅游业,着力构建“红色寻踪游”、“绿色生态游”、“古色体验游”为重点的“三色”旅游产品体系。现建成羊岩山茶文化园、福泉寺等旅游景点,其中殿前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羊岩山茶文化园年底拿到国家级AAAA景区“入场券”。大力发展农家乐、特色民宿,开展羊岩山茶文化节、大石葡萄节等活动,逐步构建多形式、多功能的旅游业态。
河头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孕育生成了特有的红色文化、道教文化、农耕民俗文化和乡贤文化。河头是革命战争时期台州地区*组织的重要活动区域之一,红色足迹遍布全镇,现存姚宅村中共台州中心县委机关旧址、岩坑塘湾临海县第一次*代会遗址及百步枫树岭营救台州特委书记刘清杨遗址等。道家文化源远流长,道教南宗创始人紫阳真人张伯端在此仙化,建有紫阳真人祠。地域文化极富风情,保留有大量古村落遗迹及宗祠,大石车灯戏、四角跳马、上桌狮子等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其中大石车灯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河头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孕育出一批例如深圳华强集团董事局主席梁光伟先生、原复信集团CEO梁信*先生、中国工程院金庆焕院士等优秀人士,为河头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智力和动力。
近年来,镇*委、*府致力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力实施“美丽*建”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构建舒适的农村人居环境。以打造台州市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样板镇为抓手,大力开展镇区景观提升建设、沿街立面改造、亮化、绿化等工程,积极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清洁家园”等活动,努力实现“羊岩山下的嬗变”。
展望未来,河头镇坚持以“生态河头、清雅茶乡”为目标,解放思想、拉高标杆,建设特色城镇,发展特色产业,创建特色*建,努力绘出“水清、山绿、茶香、人和、宜居”的美丽画卷,打造临海休闲“后花园”。
白水洋镇
白水洋镇地处临海、天台、仙居三县市之交,是浙江省中心镇、临海西部的区域中心。G国道、台金高速贯穿镇区,杭绍台高速在镇区设有双港道口,交通便捷。全镇区域面积平方公里,人口10.46万,下辖3个办事处,60个行*村和1个社区。当地山水灵秀,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生态条件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历来是临海西部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中国实验生物学奠基人朱洗先生就诞生在这里。
白水洋不仅农产品有特色,民间艺术、传统小吃、农家乐休闲旅游也颇具特色。比如,“*沙狮子”,将武术与民间舞蹈融合在一起,喜庆吉祥,惊险刺激。白水洋豆腐、馒头、“十四日”等传统小吃风味独特、名声远扬。安基山滑翔伞基地、丁公园涂鸦村、永安溪、戚继光庙、罗渡宗祠、大雷山、宰相墓、界岭水库等沿线景点容山水、人文于一体,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地一种和谐。
括苍镇
括苍镇地处浙江省括苍山北麓,永安溪畔,括苍,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是一座拥有八百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古镇,也是21世纪中国大陆第一缕曙光首照之地。全镇地域面积平方公里,下辖47个行*村,总人口4.6万人,基层*组织74个,*员人。括苍山脉是浙江名山之一,是临海及台州的母亲山,建有世界相对海拔最高的风力发电厂。括苍镇先后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乡镇、浙江省体育强镇、台州市教育强镇等各种荣誉称号。
括苍镇驻地村张家渡,张家渡作为永安溪临海境内南岸的中心点,是明末清初形成的。当时所指的仅仅是渡口,以后在现址形成村落,则可能是明朝万历年间了。万历四十六年(),王士琦死,朝廷用国葬的礼数把他葬在王庄山;按照定例,坟侧应有守坟户,并设置祭田,招人佃种,这就使这里有了常住户。王氏后人把此处称为王庄,坟山就称为王庄山。不过王庄是王氏家族的自名,而渡口名的张家渡则早已形成社会共识。当明朝灭亡以后,原来城居的殷富为了逃避清朝*权的苟扰迫害,有不少人逃至此处,于是张家渡就自然地从渡口名转变为村落名了。
张家渡进入清朝以后,发展是比较快的,康熙年间(—2)建立了集市,乾隆年间(—)出现了李、金、许三大姓鼎力的局面,殷实户多了,文化教育也比较发达,逐步成为临海出西门的第一个大镇。张家渡从渡口名到村落名,后又成为乡镇名。这个镇在民国时叫做立本乡,在此之前叫做太平乡。太平乡之名最早见于宋朝的《嘉定赤城志》,《赤城志》成书*定十六年()。临海和始平都是吴大帝时(—)从汉时建立的章安县分出来的。有县就有乡,太平乡紧邻始平县。年1月因行*区划的调整,由原爱国乡和张家渡镇合并成立括苍镇。括苍镇历史将近千年,经宋、元、明、清、民国至现代,经过六个朝代。从宋代起就以张家渡村就是括苍镇的*治、经济、文化中心,括苍镇的古代建筑古街区呈以“王”字为基础,布局隐含深意。张家渡村的古街道中的由上街、横街、中街、下街四条街道组成。1、上街:长70M,宽6M,石板铺设。2、横街:长80M,宽6M,石板铺设。3、中街:长60M,宽6M,石板铺设。4、下街:长60M,宽6M,石板铺设。从天上看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王”字。其中古街里最为特色的建筑是“五透十三间”,它并不是指一处住宅,而是由五个大庭院相连而成,每个院子都有十三间两层楼房组成,台门朝东而开,正屋坐北朝南,每个院子独立自成一个院落,又相互连在一起,可以说间间相连、屋屋相通,有机结合成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完整的古住宅群体。“35“省道正线和复线同时贯穿括苍镇,从括苍的小岭村进,到箬溪村出,是括苍的主要交通干道,正线长约7KM,年开通;复线长约7KM,年开通。县道河南公路是括苍到临海市区的第二干道,年开通,从张家渡城西大桥起点,经下井潭新村、旺人灯、钱徐至永丰镇杨图村、上缸窑、下缸窑、下蔡、柴埠渡至古城街道梅浦、利弄,全长13.2KM。括苍境内主要道路:张米线——张家渡到括苍山顶米筛浪峰,全长29KM,土路面于年开通,砼路面于年改建;小车线——小海门到车口溪村,全长10KM,土路面于年开通,砼路面于年开通;箬双线——括苍镇箬溪村到白水洋镇双港村,全长(括苍段)3.5KM,于年开通。括苍山坐落在临海市与仙居县交界,地处括苍镇境内,距临海市区30多公里,主峰米筛浪海拔高.6米,是浙东南第一高峰。(自然环境山脉部分)风电场的风力机分布在主峰,构成1号、2号、3号风电场。括苍山风电场是国家经贸委的“双加”(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改造步伐)工程,工程于年3月立项,年列入国家经贸委第二批限额以上技术改造开工项目计划,工程于年1月5日开工,年6月26日通过国家竣工验收并发电。括苍山凤电场由浙江电力公司与临海市电力公司合作建设,总投资.5万元,设备引进丹麦麦康(MIXON)公司生产的33台千瓦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年发电量万千瓦时,可相应节约标煤1.6万吨,不仅减少了大气中CO?和S的排放,从而保持了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而且对解决当地供电紧张状况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且有装机时间短,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占地少等优点。同时错落有致的风机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为括苍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括苍镇竹木工艺品加工比较发达,是浙江省竹木工艺品之乡。年改革开放后,括苍镇竹木加工就开始起步发展,80至90年代进入*金发展期,主要加工生产以出口为主的竹木工艺品,如竹木儿童玩具,竹木日常用品,体育用品,圣诞礼品等,产品主要出口欧美等地,年竹木加工企业达家,年产值达1.8亿元,其中临海市康豪工艺公司,临海市茂丰工艺厂,临海市恒源洁具公司,临海市礼广工艺厂年产值在万元以上。括苍镇共有各种水果面积2多亩,以杨梅,柑桔,桃为主,其中括苍山的高山蜜露桃品质最优,已成为括苍镇独特的一张对外开放的名片,声名远播。括苍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市西部一座文化沉淀深厚的名镇,全镇天然绿化程度较高,拥有耕地面积亩,林地面积00亩,森林覆盖率达82.2%。年被评为浙江省环境优美乡镇。括苍镇景区地理环境十分优越,距临海市区15公里,距杭州公里,西邻仙居省级风景区,南有温州雁荡,北有闻名中外的天台山,东接临海古长城,正处于浙东旅游线和浙南旅游线的交汇点。括苍镇地处中亚热带季风盛行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无霜期长,生态环境良好。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云豹、黑鹿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灵猫、穿山甲、虎纹豹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西子花、云锦杜鹃、香果树、金钱松、冷杉、红豆杉等保护植物,在林家坑村、*家辽村现在还保存有全市最大的枫香树和最古老的的榧树群,树龄年左右。灿烂的历史文化,给括苍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有张家渡古街、明代抗倭名将王士琦墓,南宋的张如锴摆渡,南朝陶弘景隐居处,元代大岭石窟像,三十六口缸,传统的张家渡古民居、五透十三间,无不诉说着淳朴的民风民情。座落在括苍主峰的风电场,现有风力发电机35座,是世界相对海拔最高的大型风电场。每台风机高45米,风叶长20米,设备全部引进丹麦麦康公司生产的发电机组(并入风电场部分),旋转的风机与绚丽的自然风景交相辉映,为括苍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尤溪镇
尤溪镇位于临海市西南12公里,甬台温高速公路出口处7公里。全镇区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17.6万亩,耕地1.2万亩,下辖39个行*村,总人口人。先后获得全国环境优美镇、省教育强镇、省级生态镇、省东海文化明珠镇、省体育强镇、省旅游强镇、省十大特色乡镇、省首批风情小镇、省文明镇等荣誉称号。
年镇*府在上级*委、*府和镇*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建成乡村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奋斗目标,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千方百计扩总量、促增量、提质量,与全镇人民一道,齐心协力、苦干实干,各项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被评为临海市“实干论英雄”先进集体、“三改一拆”工作先进集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连续六年获得临海市镇(街道)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03亿元,同比增长7.25%;规模上工业产值15.63亿元,同比增长6.72%;实现工商税收1.42亿元,其中,国税万元,同比增长42.35%;地税万元,同比增长28.1%;工业性投入万元,同比增长38.99%。以伟星集团为代表的规上企业,围绕“转型升级,优化企业发展模式”主线,在逆境中创造了新业绩。伟星集团成为临海市首家销售额突破亿的民营集团公司,入选省首批“知名企业”培育工程试点。招商选资不断推进,引进省外资金万元,省内资金万元,引进江南大峡谷度假酒店、奔亿继续投资项目、尤溪镇上海新荣记农业园配套设施等3个项目。
全年全镇旅游接待量达万人次,旅游收入近万元,带动农产品销售多万元,农民增收多万元,农民就业多人。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乡村旅游节,江南大峡谷景区被命名为浙江省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腾讯微博临海站旅游特权基地;开通了“尤溪旅游”
杜桥工业发达,已形成医化、眼镜、汽摩配等主导产业。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9亿元,同比增长15.11%,规模上产值.4亿元,同比增长19.32%。现有上市企业1家,年产值上亿元企业33家,国家高新企业3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东海翔。浙江化学原料药基地临海园区是国家首批循环化改造试点、省级生物医药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全省唯一的现代医药制造模式转型示范试点。杜桥是全国太阳镜生产基地和中国眼镜进出口基地,太阳镜产量占全国40%。杜桥商贸繁荣,拥有浙江眼镜城、东部建材市场等14家城市商贸综合体和大型商场,其中浙江眼镜城是省区域性重点专业市场,还建立了中国迪拜眼镜中心和广州眼镜分市场,眼镜行销走向全世界。现代农业不断壮大,农业“两区”建设和农作制度创新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拥有西兰花、马宅柑橘、南溪猕猴桃、铁皮石斛等一批品牌农产品。近年来,杜桥紧紧围绕“中国眼镜名城、浙江现代医药产业高地、台州湾宜居宜业宜商名城”的功能定位,全力推进小城市培育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医化园区投资27亿元,完成国家循环化改造项目15个,完成省现代医药制造模式转型车间改造59个,制定眼镜产业十年发展规划,积极发展眼镜电子商务。城乡面貌不断完善,小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城镇化率达62.8%,—年城市竣工地块面积17.81万平方米,建成万邦国际星城、信用社大楼等一批标志性城市建筑。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教育、养老、医疗等民生事业全面进步,荣获“台州市卫生强镇”,行*服务、行*执法、就业保障、社会公共管理等四大公共服务平台运行良好。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强镇扩权改革、农村确权赋权改革等稳步推进。杜桥将积极融入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和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全力建设充满活力、富有魅力、幸福和谐的现代化小城市
上盘镇
上盘镇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是临海海洋经济示范区的主平台,共有16户,人,陆域面积9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3.7平方公里,辖42个行*村,其中有3个海岛村,素有“翼龙之乡”、“象棋之乡”、“西兰花基地”等美誉。
随着头门港区的开发和临港新城的建设,以“一港一城三片区、一心两轴四廊道”为主构架的现代化港航工贸新城。“一港”即头门港,拥有5公里可供建港的深水岸线,可建20万吨级的大型深水泊位,将打造成为台州中心枢纽港、产业港和重要战略物资储备、加工、贸易基地,近期建设33个1—5万吨泊位,年吞吐量为万吨,二期为头门北港区,建设58个5—20万吨位泊位,年吞吐量为1.38亿吨;三期依托田岙岛、雀儿岙岛建港。建成后的头门港距国际主航道13.5海里,成为浙江连接世界的重港航枢纽。
“一城”为白沙湾中心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1万。这里海岸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是临港新城的公共服务中心和门户形象核心区,集海港特色、生活居住、商贸金融、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型新城区。“三片区”是工业发展主平台,包括以新型材料等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南洋工业区块,以电子、机械、汽摩配、不锈钢为基础,谋划建立保税园区的北洋功能区块,以及规划发展临港型的环港口产业区块。
“一心”为白沙湾核心区,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它传承临海历史文化精髓,延续“山水城市”格局,依托白沙湾“一池三山”的自然景观,构建“山—城—湾—海”的特色城市空间。行*文化、商业商贸、旅游休闲三大功能区块围绕核心海湾依次展开,公共服务有机融入河道水系、山体公园交织而成的“生态绿网”。“山海相对、绿湾环绕”、“激情灵动、和谐宜居”,在这里自然景观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人文活力与生态魅力有机融合,白沙湾新区将成为临海东部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两轴四廊道”分别为两条由公共服务设施组成倒“T”字型公共服务功能轴以及沿北洋大道、74省道、沿海大道、头门大道构成的四条生态廊道。
桃渚镇
桃渚镇是台州市中心镇,位于台州东部沿海,南接上盘镇,北靠三门县,西邻杜桥、小芝两镇,陆域面积平方公里,海洋面积多平方公里,海岸线30公里。下辖5个工作片,80个行*村,共人(年)。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藤球训练基地”、“省级卫生镇”、“省教育强镇”、“省体育强镇”、“省旅游强镇”和“省级文明镇”等荣誉称号。
年1月,桃渚镇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桃渚得名于桃渚*事古城——戚继光当年为抗击倭寇而建成的古城。桃渚古城自古来一直为海洋,三面环山,至明初修建卫所起,才渐为海滨集镇,后当地人民围垦海涂,于悬渚处广植桃树,桃渚之名即由此来。
评选活动现已全面开启,
让我们共同见证,
临海最美乡镇的诞生吧!
投票规则
1.本次评选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