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那还是五十年前哟……在我的老家也就是沿京包铁路线,土贵乌拉一转弯儿,有一片方园几十公里的水草滩,老人们叫它可可乌素,也就是呼和乌素,在呼和乌素的西山,还有一条神奇的河,它是黑沟的水,流到这里就被称为呼和乌素河了……据说名字是在这里游牧的蒙古人给起得,它的意思是;碧蓝的水。故名思意:这该是多美的地方啊。春天的呼和乌素冰水消融,水滩里的嫩草草开始发芽。一墩一墩的沼泽草甸上,面落满了从南归来的各种水鸟。一圈一圈冒着热气的大泉眼,象一个个恒温的大酱缸。里面有无数的小鱼,在里面游来游去。水里的鱼儿真多,有快似闪电的小麦穗,摇头摆尾的蛇不浪儿,肚皮鼓鼓的泥鳅和浑身长满刺的小杂鱼。那些眼谗得发着绿光水鸟们,站在摇摇晃晃的草墩上,就是不敢跳进满是稀泥------象酱缸一样的泉眼里抓鱼。从南方飞归的大雁、天鹅、地鵏,赤捞、仙鹤铺天盖地地飞来了,它们一落一片,压倒了一丛丛干透了的蒲棒草,有的展翅欢叫,有的戏水觅食。不时经过的一列列火车,和那刺耳的鸣笛声,也压不住满是嘈杂的鸟叫声。最多的是鸿雁,它们一群就有上千只。大雁不怕人,站在水边就能看到大雁在水里捞食。飞走一群,又来一群。仙鹤倒是*精*精的,它们往往落在离岸较远的深水处,成双成对地,寻找吃的东西。偶尔扬起脖子,不时呼唤着天上飞过的鹤群。天气越来越暖和了,迁徙的候鸟越来越多。它们在水里梳理着羽毛,好像就没有走的意思。呼和乌素水面大,滩涂辽阔,水草丰美。东海子和西海子连成一片,上万只候鸟落在那里,就象大锅里撒进了一把米。那优扬的叫声此起比伏,周边的村子晚上睡觉都成了问题。偶尔*毛呼呼刮起,天昏地暗,天上排队队的大雁怎么也落不到水里,有的竟稀里糊涂地看见灯光飞到人们的家里头。附近的村民年年看惯了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美景。想吃野味的人们也拿出安着狗头火帽的老火枪,下滩打上几枪,打几只大雁开开荤。我的三叔当过民兵队长,用一支三八式步枪只开了一枪,就打下七只大雁。打雁很容易,有经验人打生的,让一头*牛拉一盘磨地的木耙,站耙上,爬在牛后面,下到水滩里。等离雁群不远了,就开枪射击,也许一枪能喷上几只。再骑上牛到水里捞出,拿回家烧水煺毛。天鹅、仙鹤也没人打它们,每当听到枪响,它们就飞走了,头也不回,也许它们明年也不会再来了。呼和乌素四面环山,中间则象一具大的盆他,民国初年,京包铁路归绥线段就通车了。铁路线沿着南山划了一条孤线,路过二十号、索家村,通过与呼和乌素相连的彦淖沟海子,经红沙坝、丰镇、大同直达北京。铁路两侧是连绵不断的群山,有元旦山、中午山、平顶山、牛青山……沟中的泉水常年不断地淌流着,流入彦淖沟,又经这里源源流入呼和乌素水滩。而彦淖沟往南,还有成串的小水泊,哗哗的流水过了红砂坝,向南流走了,最后汇入山西御河。大自然的千回万转,蕴育了这一方风水宝地,也成为了自古兵家必争的战场。据说,过去北上大库伦,西去恰克图,都走呼和乌素滩。至今那狭长的茶马古道,路边的乱店客栈,虽成废墟,但遗迹遗稀可见。据考证:大村往南,有智喇嘛店、二拉子店、乔福店,当滩还有五仁义店。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呼和乌素的正西有一座山,山下有个王墓坡,里面埋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君王。土城子的城墙遗迹犹在,四四方方的城池见证了呼和乌素的历史。在五十年代,土城子有一神奇的水打磨,那是引来呼和乌素河(黑沟)的水源,村里能工巧匠何得胜亲自到南方学习,回来制作成功一架水车。那水车结构巧妙,由水驱动,巧夺天工。水车一经转动,日夜不停,不用牲口,不用人,只用哗哗的流水带动磨盘,湍米磨面,极大地方便了周边村民。水打磨,一度成呼和乌素人的骄傲。但后来因河流改道,水量减少,那水磨坊失去了功能,被拆除了……春天即将过去,绿色已将呼和乌素周边覆盖。松软的草皮上长满了开着*花的蒲公英,水渠渠旁边,河荜梳毛绒绒的绿叶叶散发着香气,浅浅的水里长满了含脆欲滳的蒲芽菜。连接彦淖沟海子的河道里,一丛丛蒲棒草,长得足有一人多高。哗哗淌流的河水,于成群结队的鱼儿,源源不断地通过二十号大桥孔流入*旗海。夏天,是呼和乌素最美的季节。细水长流的小河沟,还有被太阳晒暖的浅水滩,金鸡子(青蛙)和癞哈蚂孵了它们的小宝宝--------无数的小蝌蚪,也叫蚜蚂圪蚪子。用不了多久,小蝌蚪就告别了水中的鱼儿,长出了四只小脚,脱掉小尾巴,蹦蹦跳跳地上岸了。草地里,河滩上,密密麻麻,它们穿过铁路,道路,住凭人踩车压,前赴后继。哈蟆呱呱也彻夜叫着,它们不像南方那嘈杂的蝉鸣,而是此起彼伏的优扬,除了端午节那天神止*推地不叫外,整个夏天就蛙歌的天下了。夏季的呼和乌素,简直是美丽的天堂。西海子的草皮长满了几寸高细草草,各种小花点缀着满是碧绿的草地,人畜走在上面,总是忽颤颤的。草皮连接着西边的沼泽地,那一墩又一墩的草甸子分布在青烟烟的水中。上面落满了梳洗、养神的捞鱼鹳,也有只身闯水潭吃草的牛和马。铁道边不远的草滩上,有远处转场过来的牧民搭起了蒙古包。他们在草皮上埋锅造饭,吸引了好些村里人注足观看,那成群的马,成片的羊,放入滩里尽情地享受着那吃不完的青草。虽是炎热的夏季,呼和乌素总会送来清爽的凉风。而在那绿色的草皮下面,更蕴藏着神奇。每到伏天,人们用鉄铲揭开草皮,草皮下竟是洁白纯净的冰层,那刨出的大冰块。那冰块在烈曰下晒上一会,晶莹剔透,用锥子一扎,想吃多大就多大。要是把冰背回家,放在山药窖里能放十几天。人们都说:六月的冰,吃死也不肚痛。唉,奇怪了,我也弄不明白,为啥是这祥的生态环境呢。火车喷着白烟,沿着呼和乌素的滩边,穿过索家村,沿着彦淖沟向南开去了……沿沟的两旁高山连绵百里,东边劈山修铁路,峭壁层层叠叠。大鸽子塘、小鸽子塘是一块又一块的巨石叠上去的悬崖,在铁道上望去象是挂在半天之上。可谓交通咽喉,兵家要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攻克丰镇,国民*的铁甲列车,被解放*骑兵旅破路后阻击于红砂坝附近的索家村,从呼和乌素滩骑兵突袭,毁了铁路,挑了道轨,重创国民*。彦淖沟海子,原本是一条沿铁路线的一条狭长水域,但被东西几条山沟洪水冲积,形成相联的四道湾。每一道湾,水的颜色及深浅也不相同,甚至每道湾的鱼儿也不样。每当火车驶过,海水被轰隆的列车震得碧波荡漾。高山倒影,蓝天白云,犹如仙境。每到夏天,周边的人们到供销社买上一根竹竿子,再撇上一圪节软柳树条子,拴上一根水泥袋拆下的细线,再把缝衣裳针用煤油灯烧圪溜,弯成钓鱼钩,稳坐水边,一早晨就能钓十几斤鱼。数伏季节,头道湾也是游泳的好地方,暖暖的海水由浅入深,吸引着成群的孩子们。在这个季节里,方圆几十里的羊群都要在这里过一下水,也叫澡羊。羊倌把羊赶到水较深的西海岸边,把头羊轰赶到水里,其于的羊象下饺子一样都跟着头羊向东岸游去,羊儿天生就是游泳高手,等它们游过东岸后,甩干身上的水分,洁白的羊群回到了呼和乌素。彦淖沟海子鱼多的惊人,有百十斤大花鲢,十几斤的大草鱼、鲤鱼。那些鲫呱子、小虾米,更是多得惊人。遇到发洪水,那海里的鱼虾,顺着水渠流到呼和乌素,流到了*旗海。那鱼才叫多呀,大一点的有人捞回家,小一点的捞回去,都喂了鸡鸭。六零年全国遭灾,而呼和乌素周边的人,吃鱼吃得都发愁,因为吃鱼太浪费家里的调料了。好景不常在,再好的风水,也难抵挡战天斗地的年代……农业学大寨,要引沟中水。彦淖沟对面红旗招展,青年突击队,铁姑娘战斗队每天人山人海,开山放炮修筑扬水站。不到半年,一座大型的水利工程修建成功了。几根粗大的铁管插到了海中,半山腰修建的水渠,直通红砂坝庄稼地,隆隆的抽水机,曰夜不停吸吮着彦淖沟的海水。彦淖沟海里的水越来越浅了,鱼儿不停地在跳跃。钓鱼的,钓上了曰本*子的钢盔。澡羊的,竟发现鲫呱子爬上了羊的脊背。本来四道湾是连体的,没多久就成了四个水圈圈。扬水站不抽了,水里的鱼儿拥挤在小小的水泡里,当地村民用炸药炸鱼。炸死的大鱼、小鱼白色色地漂满了混浊的的水里。人们捞不完,水鸟们也吃不完,没几天整个彦淖沟就成了臭水滩。唉,流入呼和乌素的水源,从此断流了。同样,呼和乌素也难逃厄运。糖厂在滩里打了深井,吸走了滩中水,承包了沼泽地,种上了万亩高产甜菜……从此后,山也不青了,水也不绿了,*旗海也*了,前旗也不靠前了……
作者:刘胜亮(刘三根),察右前旗土贵镇。创《老家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