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s://m.39.net/pf/a_5154127.html -核心阅读-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更是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旋律。
传统发展方式导致的环境污染、资源稀缺已不容忽视。如果再按照老路子走下去,难以为继、不可持续,只有坚持绿色发展,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才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朴素又富有深意的话语已成为号角,在乌兰察布大地激励着各旗县市区在追求绿色发展中乘势而上、奋勇争先。
绿色发展,彰显历史担当,也蕴含治理智慧。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拿着“旧地图”永远找不到“新大陆”,要深层次谋划乌兰察布未来发展之路,找准发展方向和定位,善于挖掘潜力、敢于无中生有,找到乌兰察布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方向清、目标明,才能行动敏。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于我市而言,既是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的全新要求,更是实现涅槃重生式改造、推动经济社会新跨越的重要路径。
擦亮绿色农畜产品金字招牌是我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一招。从农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到品牌赋能提升产品价值,从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到丰富产品品牌营销模式,我市绿色农畜产品得到了市场认可,并在认可中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坚定迈进。
调结构、转动能、提质量,绿色“基因”正加速融入我市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数字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工业转型持续健康发展,美丽乌兰察布的底色更加浓绿养眼。
抓住文旅体康养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围绕草原、火山、冰雪、森林、民宿等多种文化旅游景观,推出红色研学游、周末休闲游、健身游等多条旅游精品线路,在打造旅游品牌、扩大旅游景区影响力上下功夫,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乌兰察布旅游凭颜值、靠实力快步“出圈”。
一手抓顶层设计,一手抓贯彻落实,乌兰察布绿色发展生根见效;一手抓治污节能,一手抓统筹兼顾,乌兰察布绿色发展稳步推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绿色果蔬种植,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栗福元摄)
这是一组提振信心、催人奋进的靓丽数据:
“乌兰察布马铃薯”连续6年入围中国品牌评价价值榜,品牌价值超亿元,品牌强度和价值位居全国马铃薯榜首;
这是一份值得点赞、振奋人心的成绩单:
签约落地12个数据中心企业,蓝光存储项目正式投运,数据存储“冷热兼备”走在全国前列;
这是一张非同寻常、充满挑战的答卷:
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万千瓦风电示范基地开工建设,充沛的绿电为落实国家“双碳”要求、布局现代产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今年以来,在宏观形势复杂多变和风险挑战不断增多的背景下,我市努力应对产业政策、能耗要求、排放标准的硬约束日渐趋紧影响,经济运行呈现稳定恢复、稳中有进态势,为什么乌兰察布可以?
市第五次党代会给出答案: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毫不动摇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1
以绿为纲强本固基显活力
来到位于丰镇市巨宝庄村的内蒙古绿康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工人正把刚采摘下来的青椒、西红柿、茄子等蔬菜打包装箱。过一会儿,这些蔬菜将直接配送到北京的VIP客户家中。
人们越来越喜欢乌兰察布的绿色食材,源于我市对各类农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严格把控,得益于品牌效应的愈加显现。
围绕“麦菜薯、牛羊乳”六大优势产业,我市坚持把绿色发展导向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实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升行动,大力培育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打响“原味乌兰察布”区域公用品牌,绿色优质农畜产品的美誉度、市场公信力得到高度认可。
今年,我市品牌建设工作有效推进,新认证绿色、有机产品20个,“乌兰察布胡麻”、“四子王旗杜蒙肉羊”成功入选第三批内蒙古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同时,我市在各旗县市区开展仓储物流冷链项目建设,建设内容为农产品仓储库和保鲜库。截至目前,项目已基本完成,正待国家验收。项目投运后,将充分延长我市鲜活农产品供应期,为品牌建设提供储藏产品保障。
畜牧业发展坚持打绿色牌、走绿色路。(本报记者常晓萍摄)
在10月举行的乌兰察布市绿色农畜产品推介会暨第十届马铃薯展洽会上,我市的马铃薯、牛羊肉、杂粮杂豆、酸奶、藜麦燕麦等名特优产品亮相,深受各地经销商青睐。特别是乌兰察布和北京两地企业签订了13份供销合作协议,价值金额超1.6亿元,乌兰察布名特优产品价值进一步凸显。
当绿色农畜产品受到追捧时,乌兰察布奶产业也获得不俗的市场表现。
乌兰察布酸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乌兰察布市连续四年举办草原酸奶大会,“中国草原酸奶之都”的品牌越叫越响亮……
依托传统奶制品产业基础,我市利用地处“黄金奶源带”的自然优势和毗邻“京津冀大市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乳品制造等上下游产业,全面提升品牌塑造能力水平,产业规模、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奶牛饲养量和乳制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
我市进一步加大科研创新力度,持续推进奶产业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以兰格格为代表的一批优质乳品企业相继涌现、不断壮大。“中国农业大学营养健康系研究生实践基地”落户内蒙古兰格格乳业;内蒙古兰格格乳业“草原酸奶自主优良益生菌种的筛选及应用”技术获得年度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二等奖,为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奶制品是振兴奶业的重要部分。为此,我市持续开展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行动,指导传统奶制品手工坊和生产企业取得商品条形码,鼓励符合条件的奶制品手工坊使用区域品牌商标和地理产品保护标志、使用新型包装,不断提升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销售量。此外,我市首批奶制品试点示范生产企业、手工坊及超市全部通过自治区验收评价,这将对提升我市传统奶制品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水平,扩大地方奶制品影响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
逐绿前行转型升级增势头
今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调结构、转动能、提质量,在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持续攻坚,推进产业链式发展,打造产业集群,不断推动产业实现绿色化转型。
发展数字经济,是乌兰察布依托当地独特资源优势、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做出的重要选择。
当前,华为、阿里、苹果、快手等12个数据中心企业落地,共计21个数据中心项目,从业人员约人,服务器规模约万台;服务外包企业入驻14家,从业人员近人,涉及热线服务、BIM技术培训、GPS动态监控平台建设、数据中心升级改造服务等多个领域。同时,内蒙古同方科技2条服务器生产线、安恒信息(乌兰察布)网络安全运营中心、中弘紫晶政务云灾备中心和蓝光光盘生产线均已投产,百度创新中心在孵企业达70余家,一条“从云到端”的全产业链加速形成。
在乌兰察布,数字产业化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而许多传统产业通过产业数字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同样取得明显成效。
在工业化方面,已有家上云企业,8家企业完成两化融合贯标,在“内蒙古工业能源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建设的丰镇市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区5G+智慧数字云平台已成为自治区工信厅综合业务平台。
在农牧业方面,建成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15家种植企业或合作社约多亩日光温室已实现农产品质量可追溯,2家养殖企业初步实现了牲畜生产环节的自动记录和异常报警,“乌兰察布农畜产品网上展厅”共收集48家农牧企业的农畜产品照片和个说明。
在服务业方面,电商企业达到家,电商店铺2万多家,先后有9个旗县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已建成镇村(嘎査)电商服务点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和物流分拨中心各11个。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数字经济正成为新时期我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发展现代能源经济是乌兰察布优势所在、机遇所在、责任所在,也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
我市聚焦源网荷储,构建多点发力、多极支撑、协同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的能源产业体系,全力建设绿能乌兰察布。截至目前,全市并网电力装机总容量达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万千瓦,包括风电万千瓦,光伏万千瓦。风电、光伏装机容量位于自治区第二位。
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我市加速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业。(本报记者张晓鹏摄)
能源重大项目展现出良好发展前景。乌兰察布风电基地一期万千瓦示范项目首台风机成功发电,工程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子项目一已完成核准,林草、水保等前期手续已办结,并于7月开工建设。
在风电装备制造业方面,我市持续发力、捷报频传:苏州天顺集团年产12万吨风电塔筒项目投产运营,青岛天能重工公司年产套风机塔筒和套风电锚栓制造项目有序推进,国内最大机组整机制造商金风科技公司年产风电主机套项目主体完工,江苏华纳科技公司年产0套机舱罩、整流罩项目签约落地。
坚持风光互补、打捆推进,我市加快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近期一个利好消息传来,丰镇市整县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正式获批。项目的开发建设,将进一步优化用能结构,对完成总体碳排放目标任务,为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力。
3
因绿而兴秀美山水竞芬芳
巍巍苏木山,汩汩霸王河;草原深处,悠扬琴声惹人醉。在如画的秀美山河间,在如诗的独特风情中,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与乌兰察布相遇。
今年以来,我市逐步构建以中心城区集散,草原文化体验、山水田园康养互动,草原、火山、冰雪、森林、温泉、湖泊、民宿等为支撑的“一心两带多点”的产业布局,推出具有核心竞争力、影响力的旅游景区、旅游线路和旅游品牌,推动文旅产业换挡升级、提速增效。
在乌兰察布,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别具特色的民宿又为文旅产业注入更多“流量”。今年,集草原、星空、火山等多种元素的察右后旗火山民宿火遍各大社交平台,吸引众多游客慕名打卡。民宿的经营者郭晨慧说:“民宿在旅游旺季总会‘一房难求’。有的来旅游,有的来旅拍,还有来搞团建的,活动类型多种多样。今年,我们还‘意外’接待了多位明星。”
乌兰哈达火山脚下的民宿
按照“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示范项目引领、民宿提升”的旅游产业发展思路,我市积极引导各旗县市区把发展民宿旅游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当地文旅产业多元化发展,助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当前,我市在运营、改扩建、新建、拟建的民宿共有64家。其中有以体验乡村生活为主题的农园民宿,也有依托景区资源而发展的森林民宿,还有为游客提供怀旧体验的窑洞民宿,都深受游客青睐。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重温红色记忆、追寻红色足迹、品味红色文化的红色旅游线路成了广大市民旅游出行的热门选择。尤其在假期,红色研学游更是持续升温。市冰蓝素质教育基地负责人郝杰说:“今年,我们组织了余人参加红色研学游活动。家长和学生对红色研学游的热情远比我们预想要高。活动一经发布,名额很快被一抢而空,此后,还不断有家长打来咨询电话,询问能否增加研学游名额。”
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唐璇博摄)
为进一步丰富研学内容、提升服务水平,我市积极对接华北自然教育网络工作委员会,与北京科普游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研学旅行合作,对全市40多家研学企业进行前期调查,组织相关企业开展研学旅行培训,全面提升我市研学旅行活动开展能力和水平。
聚焦区域协同发展,我市紧盯重点客源地开展多种形式交流合作,分别在苏州、南京、广州、佛山、太原推介文旅资源,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主动融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发展联盟,与大同景区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呼包鄂榆乌”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果,共同建立呼包鄂榆乌联合旅游促销机制,进一步擦亮区域形象品牌,协调拓展客源市场。
如今,无论是当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能明显感觉到乌兰察布这座城市持续增加的旅游魅力。截至9月底,全市接待国内游客.3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2.78亿元。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绿色发展的号角全面吹响。当前,乌兰察布各地赶超发展、进位升级的势头强劲,正在新一轮经济恢复抢跑中协同推进、精准发力,为推进乌兰察布高质量发展再创新功!
来源:乌兰察布日报(记者:滕佳)
原标题:《厚植底色“绿”意浓》